只因为与民警的一次“偶遇”,11岁的男孩不仅找到了母亲,而且背上书包上学了。
与民警的一次“偶遇”
解开了11岁男孩的身世之谜
今年年初,竹溪县公安局鄂坪派出所民警到辖区三同村开展“户户走到·情印万家”入户走访时,发现安置点场院中有一名男孩正在独自玩耍。
“你咋不上学啊?”面对民警的询问,男孩怯怯地跑开。
据村干部介绍,男孩小波(化名)是本村胡姓村民家收养的小孩,今年11岁,由于找不到亲生父母,一直没有户口,也没有上学。
民警随即找到胡某,经过了解进而解开了小波的身世之谜。
原来,2008年8月初,胡某的妹妹带着一名据称是工友的竹山籍女子任某某回到家中,不久任某某就产下了小波。孩子刚刚满月,任某某突然不辞而别,留下了襁褓中的小波。胡家虽多方联系任某某,但未有结果。于是小波便由胡家抚养,这一过就是11年。
按照有关规定,为孩子办理户口,必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亲自去办理,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孩子的亲生母亲。
民警通过相关数据平台查询,获悉任某某是竹山县楼台乡人,并已于2010年嫁到房县,婚后也很少和家人联系。民警两次往返于竹山、房县,通过其公婆,最终联系到正在广州打工的任某某,其承认小波是自己的小孩,并在民警的教育下于9月2日上午来到鄂坪派出所,她对当年意外怀孕并放弃抚养义务的错误深刻反省,同时表示要把小波带到自己身边生活。
当天下午,任某某在派出所见到了小波。任某某抑制不住情绪痛哭起来。
迟到的爱
小波跟着妈妈回家
为让小波能够尽快上学,民警决定先将小波的户口落到村上的集体户口,再进行生物学检测确定任某某和小波的血亲关系,力争在第一时间为小波摘掉“黑户”帽子。
任某某向民警表示:小波回到自己的身边后,将立即为他办理入学手续,同时将竭力抚养小波,帮助其适应新生活,努力弥补缺失的母爱。
9月4日上午,任某某向胡家支付了相关抚养费后,领着小波登上了去房县的客车。